本报记者 金丹霞
创刊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期,腾飞于跨世纪后的今天——历经岁月洗礼,走过漫漫征程,《温州日报》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华诞。
一甲子春华秋实硕,六十载峥嵘岁月稠。从最初手刻油印的小报《浙南周报》,到对开彩色印刷的大报;从“一担编辑部,笔枪七八支”的简陋条件,到今日下辖四报一网一刊的现代传媒集团,《温州日报》这60年的发展历程,是艰苦创业的60年,是开拓创新的60年,更是走向辉煌的60年。
创刊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7年5月1日,中共浙南特委机关报《浙南周报》在瑞安桂峰乡的一个小山村里诞生了。没有固定的编辑和出版场所,没有条件铸字铅印,没有邮政系统发行报纸——《浙南周报》创始人之一、《浙南日报》首任社长兼总编辑胡景瑊曾撰文回忆,当年的艰苦岁月中,一批怀抱革命理想的报人用青春和智慧,点燃了新闻事业的星星之火,也照亮了黑暗中人们前行的道路。
建国初期走过激情岁月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浙南周报》改名为《浙南日报》,成为中共温州地委机关报,于5月12日正式出版。1951年《浙南日报》又更名为《浙南大众》,出版至1972年,因“文革”被迫停刊。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中,《浙南日报》也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激情岁月。
报社几经搬迁,从市区大南门花柳塘搬到东门外鱼巷底,三个月后即搬至大殿前4号,后来又搬到公园路开元寺,不久又迁至县前头,1957年重新迁回公园路。此后公园路上的那幢办公楼一直沿用到1993年拆建。那悠长的走廊,那狭小的办公室,以及一踏上楼板,那咯吱咯吱的声音至今仍回响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还处于创业时期的报社虽条件简陋,但凭着从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奉献的品格,在温州的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个“第一次”:
1949年11月,第一次向社会招考10名新闻工作人员;
1951年3月,第一次召开会议表彰各县积极通讯员;
1957年1月,第一次建立制版车间,开始制作新闻照片,结束了多年来只能用插图、木刻等美工作品的历史;同年3月,第一次推出了摄影专版……
排版技术不断进步,版面质量迅速提高,读者群日益扩大,报社上下人心振奋,同舟共济,与广大工农紧密联系,旗帜鲜明地在一版报头处亮出了“温州全区农民的报纸”。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接上级指示,1972年10月,《浙南大众》刊登正式停刊启事。至此,这张创办了25年的党报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复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1980年5月1日,《浙南日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复刊。一批老报人重新回到了已疏离多年的工作岗位,一批新报人则经过考核选拔跨进了新闻事业的殿堂。他们满怀喜悦,更满怀憧憬。
老牌名专栏《瓯江南北》恢复刊出;新专栏《群言堂》精彩亮相;试刊首日版面上就刊登了通栏广告;改凸版印刷为平版胶印,在全省地市报中拔得头筹。
1984年温州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浙南日报》即更名为《温州日报》,由周六刊改为日刊,版面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
1986年,《温州日报》开始对海外发行。
1989年,《温州日报》开始自办发行。
上世纪90年代,《温州日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0年间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跨越——
1992年,《温州日报》全面采用电脑激光照排,报纸排版从此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同年,《周末增刊》出版;《温州晚报》试刊。
1993年,《温州晚报》正式创刊,温州日报新闻大厦奠基。
1995年,《温州日报》扩版,由对开四版扩至对开八版。
1996年,新闻综合大楼落成,彩色胶印机投入使用;温州历史上第一张彩色报纸诞生。
1997年,《温州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专版、中国首张绫绢彩报诞生;温州日报纪念碑在瑞安市桂峰乡板寮村揭幕。
1998年,《温州日报》发行14万份,创自办发行以来最高记录;《温州日报》天天出彩报,成为全省地市党报第一家。同年,《温州科技报》、《温州侨乡报》划归温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1999年,《温州时报》正式创刊;温州日报新闻大厦开始启用。
2000年,《温州晚报》扩为16版彩色印刷;《温州商报》正式创刊;温州新闻网开通。
2001年,《温州侨乡报》和《温州时报》合并创办《温州都市报》,至此,温州报业集团大致格局已定。
腾飞于跨世纪后的今天
2003年下半年,根据中央有关报业调整的文件精神,温州四张报纸走到了一起,组建成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这个大家庭。报业集团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发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各报网刊的优势,构成了坚强的舆论宣传阵地。
事关报业集团发展大局的工作,紧锣密鼓,排上日程——
整合拓展后的发行网络承担了四报一刊的征订投递工作,发行有限公司在全国首次推出新型电子订报卡,全面推行OA智能办公系统和全方位服务的客服呼叫中心,加快了发行中心的数字化进程。
占地约100亩的新印务中心在滨海园区开始筹建,这个集生产、文化展览教育、休闲娱乐、新闻、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的印务中心,将使报纸印刷的质量和数量都上一个台阶。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和企业、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也已开始运作,下设6家子公司,8家分公司,确立了广告、发行、印务、实业等产业发展方向,力求拉长产业链,并向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方向发展。
成功开发数字报纸,全国第一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温州网上正式上线,海内外温州人可以以最快捷的方式第一时间阅读报业集团的四份报纸。
一个开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媒体格局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份份内容精美、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支年轻进取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代给温州新闻事业的发展插上了改革、创新的双翼,给温州报业提供了大整合、大发展的机遇。
半个多世纪岁月更迭,一代代报人风雨兼程。今天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已成为拥有在岗员工1720人,报刊日均总发行量80多万份,年收入5.1亿元的文化产业集团。2004年和2005年连续荣获温州市“纳税百强”称号,2006年利润突破4000万元,三年翻了一番。
春华秋实,60华诞。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一张报纸来说,却是悠悠岁月漫漫征程。
60年来,温州日报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导向,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作用,为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促进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笔写乾坤六十载流金岁月,心系瓯越千万家人文情怀。作为中共温州市委机关报,《温州日报》是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之一。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它始终不辱使命,记录着瓯越大地的变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党和政府心连心,风雨同舟;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呼吸与共。
当历史即将揭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温州日报》和正在快速发展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岁月如水,静静地淌过这片我们都无比热爱的土地。继承是船,创新是帆,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书写美文华章,是新老报人永远不变的誓言。
回首沧桑巨变,再续瓯越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