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智库频道 > 智库报告
北京7.21暴雨酿成惨痛灾难,今夏以来,武汉、天津等、上海多个城市因强降雨引发严重内涝,而实际上,因下水道建设严重欠帐与滞后,逢雨必涝,逢涝必瘫已经成为成为当代中国特色城市病。温州地处沿海,降水丰沛,且每年均有台风袭扰,城市排水防涝事关温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雨果说:下水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工程,龙应台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温州在城市下水道建设上存在哪些硬伤与软肋?温州当如何建好良心工程,保障城市无内涝外洪之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本期探讨“如何建好城市的良心工程——下水道”。
面子与良心失衡是畸形政绩观做怪
安运:
面子工程,不惜巨资,建得光鲜亮丽:良心工程,资金缺乏,建得敷衍落后,这是施政理念的。城市内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观念问题。一句话,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不必盲目模仿 但须有的放矢
214021689: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已经重视但还不够重视,希望近期全国各地的洪涝灾害能给领导们敲响警钟。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家住城乡结合部,对洪涝灾害印象深刻。说一组数据吧,本人亲身经历,99年9月发大水,本人家里水位达到1.5米,家门口水位1.8米,道路积水最深处接近3米,几乎快淹到旧房子的二楼地板。2天之后,大水基本退去,结果在路面上留下了至少30公分的淤泥垃圾等等。仅以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强烈建议政府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全面调查,排查各地区的下水道排涝能力,尤其是低洼地带。一是对年久失修丧失排涝能力的下水管道设施及时进行修理补救;二是结合历史水位数据等对明显不能有效排涝的下水管道设施进行“扩容增能”;三是进一步完善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疏导等一系列政策。
日不落商帮:
20年内搞成日本这样的规模的确是不现实的。目前对温州最现实的主要工作任务还是先搞清楚自己地下的管网基本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充分利用目前温州多条主干道继续大规模重新铺设修理的契机下,把需要疏通的下水管道维护好、修缮好(顺便把电线杆也入地),并让其与一些排洪设施有效沟通。温州应该将治理高成本的一些断头河、死河直接填埋(以免暴雨时这些河无法起到排洪功能反而添乱),重点将治河资金用于一些成片且能最终联系到瓯江、飞云江的市区河道,强化它们的泄洪和航运功能。
确保三垟湿地这个温瑞塘河的中间的枢纽的河道继续畅通,不要让其河道淤塞就可以了。
确保三垟湿地与瓯江之间至少有4条不断头的连接大渠道,如其部分河段需要整治,疏浚之;沟通几条大渠道之间的河道维护之,保证它们之间都有联系。确保温州市区、瑞安市区的道路下面的下水道与以上涉及的河流都能联通。
永嘉郡太守:
西方国家很多城市在城市开始建设时期就规划了下水道,如果是老城改建则也是花了100多年来完善的。上面有人发了日本下水道的图片,不知道这个照片是否属实,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说句丧气的话:我们几十年内不可能有这样的下水道。如果真要建成这样,那我们温州要不吃不喝什么都不干把财政都拿来建下水道都不够。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要建下水道,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新建一部分,改建一部分,而且标准也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日本这个水平。
充分发挥自然河流的排涝功效
夜雨潇湘:
一说起下水道,我莫名想起毛泽东时代的“深挖洞,广积粮”来于是就联想到了是否可以通过与人防工程想结合来建造温州的城市排水系统。
全门外汉,请勿见笑。
温州老花猫:
温州、上海街道标高基本都在黄海高程4.5米左右,而温州海平面的正常潮位在3米左右,也就是说,温州的地面只比海平面高1.5米左右,如果遇到天文大潮,甚至没有1.5米,还会海水漫到地面,因此在温州只需要建好排水系统,正常情况下能及时把水排入瓯江即可,根本不需要东京、巴黎那种大口径的排水系统!这些城市街道比海平面高很多,大口径排水系统才能发挥作用!我们不需要因为北京发次大水就不左就右!温州发达的内河、直通大海的瓯江就是最好的排水系统(这些北京是没有的)!
绿林:
温州老城原来有许多河道,排洪排涝完全是靠自然河道!现在许多河道被埋,上面盖起了楼房,或成了街道!排涝排洪功能已经难以适应,
欧阳委员:加强沿江水泵建设
温州城市强制排水设施不完善。在城市出现强降水,同时碰到高潮位时,由于城市地下水位、内河水位、潮位同时处于高水位状态,就必须依靠雨水泵站等强制排水设施向瓯江排水。但目前我市仅有一座麻行雨水泵站,灰桥泵站尚在建设中,服务范围仅约2平方公里左右,可谓杯水车薪。根据我市城市水利规划和“515”工程,在沿瓯江一线还须建设数座排水泵站,强制排水设施十分欠缺。
必须加快城市雨水泵站的建设步伐。温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雨水泵站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因此,要加快建设市区雨水泵站,缓解在大雨、地下水位、内河水位、潮位同时处于高水平状态下的涝灾。
开言:上接下引变害为利
以温州这几年的城市排涝经验,必须动员各部门力量,协同作战,分工负责、责任到位。首先需要做好信息发布沟通,其次做好安全疏散,还要做好交通疏导,针对城市积水具体原因解决问题。
水是宝贵的资源,尤其对于北京等北方缺水地区的城市而言,需要合理承受雨水滋润的空间,可以采用上接、下引等措施,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楼顶设计一些蓄雨水的池子功能,开辟必要的地下水容纳空间,积聚宝贵的与水资源,关键在于雨量的信息发布和规划设计引水渠道的畅通。【详细】
苏式独立:强化防涝管理防止淤塞
今天早晨,从望江路出发,经瓯江路,横过曼哈顿住宅区,转滨江路、涨潮头、徒门头、北罗巷、打绳巷而回。以大路、中街、小巷察看部分街道路面的排洪系统,有3种排水方式,槽式、筒式、金钱眼式:大路、中街为槽式、分于大路有30槽、15槽,中街9槽、6槽,组城排水铸铁,或水坭槽板,间隔距离为30多米;筒式从瓯江路的安栏亭开始至曼哈顿住宅区路段,路的两边采用筒式排水方式,北边竖筒直插路面,南边橫卧压在行人道下,直径大约10公分,每筒隔距也是30多米;小巷采取古老金钱眼方式。
以上3种排洪方式如果达不到超史前最高降雨量的,应该増加槽筒个数,加强排洪能力;从路段察看情况看,各种排水方式都有发生堵塞和污塞。槽式半塞较多,筒式堵塞严重,竖筒大部分塞死,卧筒露网基本消失了,留住的只有个别。如果再不去管理,很快会被坭沙堵塞。【详细】
资福道长:把明河变暗河来排涝
古人建城都充分考虑到排涝情况,而今人的建城智慧反而不如古人。古代没有强大的抽水设备,完全是靠智慧地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解除洪涝灾害,而现在,个别城市居然靠巨大的电动抽水机来解除城市的内涝问题。如果几十年没有内涝状况发生,这巨大的抽水机不就白安装了?而临时安装又未必来得及,因为气象预报也不一定都能报准,即使能预测到会下雨,甚至大、小雨也能预测到,但是下多少量的雨水一般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主要靠建造城市非机械的泄洪排涝系统,而决不能靠抽水机。
老城内的河道变成陆地,这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河道的泄洪排涝功能,因此,在河道变陆地时,不应该真的将其变成了纯陆地,而应该将明河变成了暗河。即大街上面跑车,大街下面流水,水道腰间还可走人和放自来水管,水道顶上还可以架电缆。这样无论修水管还是架电缆,就基本上不需要挖路面。当然,支流和支线还是需要挖路面的,因为这些支流主要还是靠管子接,不过这都是小巷里的事了,并无大碍。但如今还必须综合考虑地下通车和地下停车等问题。【详细】
安运:“水城”遍中国与现代化的臆想
很显然,内涝成灾并非现代城市的通病,而是当代中国特色的城市病!外国大都市和中国古代城市能解决好的事情,为什么现代中国人就解决不好呢?毫无疑问,这不是资金与技术的问题,而是认识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讲,当代中国的城市水患正是国人对现代化臆想的恶果。我们所看到的窘境,其实往往就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只是最初我们把它视为美景,而不是窘境。在不少国人特别是官员心目中,现代化等于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意味着轰鸣的机器、丛林般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漂亮的广场,四通八达的高架、高铁、高速,于是,现代化之于中国成了办企业、修桥、铺路、盖楼、建广场,至于路桥楼之外和以下的东西,国人平时并不关心。【详细】
苏世独立:梧田铁路桥下排水系统应当进行改造
现在,频频积水说明设计存在问题,是以各自为政设计理念,切断全局有机联系,自然地増加铁路桥口排洪圧力,造成铁路桥口水患祸害。根据察看现状分析,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打破路面统一排洪格局,増加东西站前大道、南浦大道、梧田大道的十字路口向前推进500米路段,对30米隔距排水孔中间増设1个15槽排水孔,加强南北东西大道排洪能力,减轻500米路段流速,減少十字路口的流量,缓解铁路桥口排洪压力。
2、对下水道容载量允许基础上,加大、加长排水槽提高桥口排水能力。对现有坡面盖板在路面压力负荷能力允许前提下,中间増加一条排水槽,如果路面压力负荷不允许,用更換坡面盖板材质加強负荷,提髙排水能力;
以上两项是保守措施,如果计算排量不适应,采取改造措施:
1、沟槽改造。加深、加宽沟槽,扩大沟槽蓄水容量,加深沟槽凹槽,加厚活动盖板厚度,加強受压负荷,加宽、加长沟槽,増加桥口排洪能力。2、以公交车髙度为基准,填髙路基,降低坡度,减轻水流量,減除水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