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智库频道  >  智库报告

“微观”温州交通状况

2012年09月24日 17:05:55字体:

【专题】2012年度温州民间智库年会暨第6期微讲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此诗来形容温州城市交通状况似乎并不夸张。2010年市区主要道路高峰时段平均车速20.3公里。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六城联创,大力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状况仍未获得根本性的改观,交通拥堵不畅仍然困扰着百姓生活。城市之行,是最大的投资环境,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温州要改善投资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市形象,迫切需要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作为温州市民,我们从各自的切身感受出发,会体宗到各种交通“微问题”,那我们此次就从细微处着眼,“微观”温州交通,找“微问题”,做“微报告”,寻求“微改善”,积“微改善”成“大改善”,最终让温州人车畅行有序。

  “吴建明”: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温州城市中心区交通管理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一是东西走向的过境公路、锦绣路、江滨路三条道路与南北走向干道交叉的路口进行渠化改造,变平交为立交;二是对锦绣路以北、江滨路以南、车站大道以西,勤奋路以东区域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对该区域限行;三是新建东西走向通道,短期内可利用金丽温高速暂时充当市区道路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四是加快中心区断头路的续建工作,加密瓯海大道、过境公路、锦绣路与江滨路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路网。

  “日不落商帮”:降低老城区车流密度

  只有围绕“降低车流密度”来推行才能彻底根治温州交通行路难、停车难这一困局。政府要顺势而为,果断地把老城区很多功能迁出去,移出去,放到城市外围。外围城区的停车配套设施也要布局好,建议在一些大型住宅区、城市综合体、医院附近采取立体式停车场的布局方式。在中心城区,尤其是老城区附近要严格控制停车场布局和建设。

  “尔冬”:错开学校下课时间

  高峰没有错时,特别是学校,大多中学放学时间和上下班一致,给学生坐公交或骑自行车带来不便,为了安全不得不依赖家长接送,给学校周边交通和路面增加了压力。若能适度调整,也许会改善交通状况。

  “Darin”:建设“井”字形系统

  规范公交,优先公交,提升公交。建议温州架设“井”字形的系统,疏导拥堵,必须概念上要提升。同时,在交通热点处(如十字街头,节点等)造天桥,封闭路口的人行道路,解决人车冲突。

  “开言”:主导公共交通信息一体化改革

  政府主导公共交通信息一体化改革,实现公交便捷、优先。为此,一要推行公车改革、减少公车数量;二要一视同仁地限制汽车使用“公交优先车道”;三要从“实名制公交卡”的必选项和“实时路况信息导航系统”的可选项两方面的服务增加用车成本。

  “首席评论官”:加大对公交集团的补贴

  公交公司作为一个公益性质比较强的企业不能让它自负盈亏。政府要适当的投入,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从而降低票价。公交公司不应该成为一个盈利企业。票价高的原因责任还是在于政府。

  打造一条贯穿市区主要道路的不受任何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道。其实温州主城区并不算大,有相当一部分人出门上班购物等活动其实也会不太远。要是能把这部分人分流到自行车或者公共自行车出行上来,马路上开的汽车估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温州路阻主要原因有道路两边停车缩小道路,事故发生未及时处理,出租车候客形成梗阻,学校门口家长接送小孩,强行左转弯等造成阻塞。路阻中最大原因是强行左转弯,因温州很少有环岛,监控器之下左转弯屡禁不止。左转弯属违章行为,直行车辆必不相让,结果形成左转车辆横在路中央,本来宽畅的直行通道只剩一车通行。上述问题已成顽症,如无制度创新很难排除。可否尝试推行“直行让转弯”,直行车辆稍等几秒,相当于在路口设立红灯,让左右转弯车辆快速通过,然后再直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不让左转弯车辆的直行车辆执行处罚。

  “小鱼儿民智”:改善公交车硬件设施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引导市民少开车。当然仅仅靠口头的提倡是起不到什么效果,政府必须把公交车打造成一个舒服便捷安全的公共产品。

  “欧阳后增”: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

  可以借鉴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温州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温州市区“一处租车,各处通还”,解决城市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老陈”:学习香港经验,严格控制公车

  严格控制公车,特别是专车,全香港只有几十辆专用公车。而我市目前公车数量仍较庞大。

  “文语”:车辆限行

  只有减少车流量才能达到解决燃眉之急的效果,对部分过于拥堵的街道限行私家车,只允出租车和公交车。实施尾数逢单或逢双车辆上路,减少车辆流量。实行福利型公交与限制出租车辆数相结合,以低运价吸引市民,用限制出租车辆数减轻道路负担。

  “苏世独立”:开辟专门车道

  开辟专用公交车道提高公交车速与区划企业、学校、机关、商场多种叉时上班相结合,用时差减轻道路压力。设置自行车道与设立自行车异地交还站点相结合,减轻城市机动车辆交通压力。

  “我心如竹”:在每个有需要的地方建立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的行驶只能用于工作,要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不能说建立了绿色通道,公职人员随时都可以开车走绿色通道,那么枉费百姓的信任。这一通道主要供特殊使用,如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遵守。

  专人负责接听记录及时和交警建立连线,派出各点的交警进行及时处理跟踪,解决完毕后马上把信息传回负责中心。建立举报机制,严厉违章停车惩处,一视同仁。

  “政协委员”:加快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加大对部分河道整治过程中遗留的“断头”现象的处理力度和速度,尽快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疏通和完善,确保“串珠成链”,使沿河游步道等慢行系统能为市民的游览和通行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

  “刘结铭”:设置交通状况电子屏

  路政方面应从各条路的日常车流量做统计分析,对经常堵塞的路要多开劈分流路口,或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立电子屏,拥挤路用红字显示等。在重大交通事故时,高速封路等这类问题上,理应要做到信息的准确,及时通知。

  “吕靓容”:严惩乱停车,用好空闲地

  矮凳桥路本来路窄车多,车流量大,平时不见警察和协警,108路车双向行驶、两边经营户非法占道经营及非法停车,而温州技校对面(多年围墙经两拆两绿)的停车场、温州欧州城对面改造停车场、灰桥路与黎明路(海关大楼)对面停车场,等等,都是空荡荡,而两边停车为患,政府应加大对停车场使用的管理,使其得到合理使用。

  “老樵”:规范停车收费

  规范停车收费,把收费、管理、免费统一到有利温州大交通的方向来,比如撤销无证游击队,持证上岗,设置更多的准免费区域(咪表的起付价定位),使公共场所利用最大化。

  “焊生”:拆除旧工人文化宫和大会堂建设立体停车库

  建设足够使用的大型停车场是解决乱停车问题的治本之策。建议拆除旧工人文化宫和大会堂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库。同时,建立地下车库城。

  “古院闲人”:零宽容政策“治人”

  治理温州的交通首先要增强市民的交通意识、提高市民的素质。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驾校培训,考试从严;要严格执法,处罚到位。

  “五毛队长”:建立交通巡视小组

  这一成员的组成部分以各区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结合各个街道、办事处的情况,积极做好当地居民的思想工作,发动闲散在家的退休老人,或者志愿者等人群进行各交通路口监督巡视,发现违反交通法规,闯红绿灯等及时记录上报。每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每天及时输入更新最新情况。

  “马军建”:引入网格化交通管理

  交警工作完全可以延续使用“网格化、路面承包制、竞争上岗制”等好传统并使之制度化,再加入加大投入及其阳光化运作机制等元素。交警未必全天候站马路,但路面一旦有情况或即将有拥堵的苗头,交警必须马上在路上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