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资料

灵琳:以人为本完善社区居家养老

2014年04月01日 17:00:24字体:

  欧美国家进入老龄化花费了四十多年而中国却在短短的二十年间,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这种“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令人堪忧。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就是“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因此,诸多老人认为在家中子女照顾,是子女尽孝道,老人安天年的事。并且住在自己家中,出门有熟悉的邻里,互致问候,互相关照,觉得是一种理想的老有所依的状态。更由于较低的成本,诸多传统家庭依旧倾向于居家养老的平台。当今社会。子女数量的减少,工作压力和社会竞争,让养老的子女们有时往往力不从心,养老的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纷纷兴办。但高昂的床位费,不到位的医疗生活保障服务,频发的虐待老人事件,以及老人院火灾等,都让人在选择时力不从心。

  当前,出现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模式,它综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心理需求和医疗服务的等方面的生理需求,以社区村,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新型养老模式。

  以下是我个人就人力资源方面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和想法。就温州当前老龄产业(银色产业)发展现状看,存在诸多空缺,如老年大学鹿城区只有一所,供不应求,有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业,保险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业,老年旅游,老年心理咨询行业等,都相对不完善。而完善这一产业的关键是在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利用。

  1)老年产业可与高校对接。在高校开设如老人护理,老年教育等专业课程,并能在就业方面为其提供相应保障,为这一产业提供专业人才。

  2)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平台服务社区老人。按照所在社区合理分配人员,为老人提供如代买代购,代缴费用,陪同就诊,代为配药,医疗保健方面的咨询,心理咨询,又或是入户巡视,举办文艺汇演,带老人读书、写字、学习乐器、舞蹈等,丰富社区老人生活的同时,这一种课堂外实践性的教育,培养青年对于养老产业重视度,并能培养新一代的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能力和观念。

  3)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民间组织也可参与其中,但关键还是在于培训并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人才队伍,配以具有竞争力的待遇体系,将社区医疗诊所,理发店,干洗店,维修点,杂货和蔬菜水果配送等行业联动合作。

  4)通过专业人才就硬件和软件方面全面提出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定期组织经过培训的人员对各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进行考核。

  5)鼓励和科学引导宗教组织,让其服务于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在温州的宗教团体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群体在老年人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通过他们的宣传影响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员的培训,鼓励青年人加入服务老人的项目中,并联系诸多相同信仰的老人们,以老扶老,互帮互助,相关人员也可听取他们的意见,综合分析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各个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6)最后,在职人员的培养和分配的层面应通过合理的工资福利体系,统筹城乡,关注各个县市区的均衡发展,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依”。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完善我信心十足,也非常希望,它能更加完善,真正服务民众。当然养老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把老人的事情记挂在心上,常回家看看,捶捶背,揉揉肩,听他们里长外短的念叨着,家人的陪伴我想依旧是是他们在古稀之年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