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有人建议干脆一停了之,有人则认为绝对不能停,要从特色下功夫,开拓水上巴士的“蓝海”。昨天,温州民间智库和市交运集团等联合组织了“水上巴士可持续发展”调研暨座谈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间智库成员、大学教师等“外脑”,就“水上巴士”运行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13年7月5日,温州水上巴士试运营,开通9个月亏损173万元,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温州都市报5月6日A7版曾报道)。
反方
定位巴士难敌公交车
变身游船恐无吸引力
在当天的活动中,温州知名摄影家王曙快人快语:“我是首次乘坐水上巴士,觉得整个过程非常闷,螺旋桨转动时,水里发出阵阵臭味,今天还是雨天,如果晴天,我估计味道会更浓。”
王曙说,水上巴士定位有问题,定位巴士,它比不过公交车;定位游船,拿什么来吸引游客?“我小时候乘船去南白象一带,桥是破的,但水是清的,现在桥是新的,水是脏的,你让游客看什么?一周上座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那还不如干脆停下来。”
和王曙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温州民间智库理事马军建。他说,这个项目老百姓不买账,究其原因,还是定位不清晰,“安澜码头30多年来为什么一直很火?因为市场有需求,我们不能‘没有市场硬造市场’,最后导致项目上马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现在已经运营起来了,我觉得公交方面应该多想办法,弥补一些损失。”马军建这样说。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法语教师林臻臻在法国求学四年。她说,水上巴士先要明确定位,在法国,水上巴士归属公交公司管理,游船则由专门的公司运营。归属公交公司的水上巴士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游船的定位就是观光旅游,在游船的客人中,36%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44%是本地人,20%是包船举办婚礼、同学会等。
正方
特色开路何愁没客源
下足功夫开拓新市场
有人喊停,有人持不同意见。民俗学家金文平说:“水上巴士绝对不能停!”
金文平说,有关部门要想办法让水上巴士定位更清晰,把巴士变成游船,把匆匆坐巴士赶路的人变成悠闲的游客,要改观船内设置,比如有茶水、茶点,还要有导游,要让游客知道塘河的典故,才有游览的感觉。另外,还可以考虑夜游,在船上做些灯饰,让游客觉得晚上坐游船比白天还要舒服,“我是生在南塘街、长在南塘街的,亲眼看到母亲河的发展变迁,我觉得应该恢复塘河两岸的历史、文化的东西。”
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胡念望对水上巴士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从“水上巴士”到“游船”,首先要从“特色”上下功夫。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要把“苦旅”变成“乐游”,提前规划好,并明确发展方向。
胡念望说,除挖掘塘河的文化内涵外,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游客到小南门坐游船,首先要有大巴的停靠点,还要有公厕;在游船上,不能只有座位,还应有更完善的服务,比如配备饮用水、纪念品等。另外,要重点挖掘塘河两岸的文化,两岸建筑外墙没有历史、文化符号,很难给人以旅游的感觉。
在当天的讨论活动中,还有与会者提出,要改变水上巴士的现状,还需要从缩短等待时间、改善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可以适当延长线路、增设停靠点。
对此,水上巴士归属单位——温州交运集团城西公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表示,在今后的运营中,将借助这些民间智慧,为水上巴士寻找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