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坐上水上巴士,心情既开心又沉重,也许是对这座城市爱之深、思之深,对这个城市的期望太高,失望也越大。我感觉到从水上的巴士到游船的转变非常对,旅游是文化线上很强的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个人以为,旅游是一个心理产业,它首先要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差异就没有需求。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水上巴士到游船,目前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在小南门码头,没有供旅游大巴停靠的地方。第二,一般的旅游景区入口必须有厕所,但现在的厕所和码头都是关着的,一般的市民或者旅游者想上洗手间很不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从码头的设施来讲不符合,第二个从游船的配制,现在只有座位没有供游客消费的设施设备,比如说矿泉水、瓜子等包括其他旅游纪念品可以供旅游者消费的产品。所以从目前水上巴士的消费来讲,还是船票的概念,这个船票就像旅游景区,如果纯粹依靠门票,不能推动旅游的发展。
从沿线水上巴士所经之处,觉得岸上无论是建筑还是墙壁,我们看不出来有着1680多年建成的历史文化感。所以水上巴士没有给旅游者一种感觉,所以旅游产品首先是感觉产品,有感觉才会有卖点,有感觉才会有吸引力,有感觉才会有盈利。从这个角度,我们要营造一种千年水乡的风情和千年水乡,比如说南塘,很多诗人写过诗,但今天我们没有看到荷花,也没有看到菊树,没有感觉到这条塘河是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母亲河。没有感觉,你想推向市场并不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巴士到游船的转变有很多路要走,比如说可以在温州划定一个水段,比如说白鹭洲公园到南塘河,可以尝试性的运行晚上夜游,用激情燃烧城市,白天的塘河也许不美,但是利用晚上的夜色营造一种印象南塘或者梦幻南塘。游船是一种高消费,我们的旅游也叫苦旅,无论是哪个景区,不是车子停不下来就是排长队买票,景区出来吃饭也不方便。如何从苦旅转向乐游,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首先要有规划的思路,用规划来明确发展的方向。第二个,哪些地方适合游,到底是塘河的调研考察游,还是推向旅游市场的观光休闲游玩一个是游船本身的定位,我们要清晰的理解我们的客人在哪里,然后再把我们的旅游产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跟市场进行对接。实际上从刚才各位嘉宾包括有关代表提到的,说水上巴士从营运到现在九个多月亏本173万,既有游客的不足,我们的宣传、我们的信息是不是做到了无缝对接,我们的宣传是不是跟上了。比如说水上巴士开通九歌多月,但我是第一次坐巴士,第一次到码头。对普通市民,对普通旅游者,他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水上巴士,这个水上巴士是通向哪里,还有游程需要多长时间,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单纯从经济数据来讲,这个游船这个水上巴士亏本了,要改或者要停,这个太片面了,也许我们应该从普遍联系的环境,我们最主要的背景在哪里。比如说经营方存在什么问题,接下来如何改进,从市民旅游者的角度,应该怎么样。比如说从旅行社来讲包括交通部门,现在我们的塘河还是温州水上交通大动脉,我们的旅游航线是不是和这里冲突。特别是我们合运行的时候,我们发现运沙传过来以后,我们的船无法正常掉头,安全是我们首要考虑的。还有停靠码头,比如说能不能上岸参观,现在的南塘除了数学家名人馆之外,还有哪些供旅游者参观的地方。从业态布局来讲,南塘好象都是餐饮,除了餐饮之外没有其他更多可以吸引旅游者的元素。从这个角度,我们的内容太单薄,所以游程设计从这个角度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从我个人角度理解,当时之所以要开通水上巴士,主要是考量我们塘河治理的成效,我们塘河治理存在哪些问题,要通过市民的角度,通过旅游者的角度,通过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用正确的眼光考量这个城市,找出问题、提出建议、提交给政府,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形成倒逼塘河沿线有关问题解决的机制。这是我不成熟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