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智库频道  >  智库报告

垃圾分类管理

2014年07月14日 17:39:55字体:

  垃圾分类作为绿色家园的内容之一,既是硬件建设的重要部分,更是环境教育的软件工程,关系着温州发展的各个层面。早在2003年,温州便开始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但因设备投入不足、多元终端处理系统不完善、市民自觉意识有待提高等因素导致试点及推广工作不尽人意。近期,我们从宣传教育、细化管理、奖惩激励、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等多个角度,就如何借助温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垃圾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等话题,征集到了一批民间建言。

  一、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大力宣传温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与法律意识。

  网友“哲学一毛”认为,垃圾分类管理,实质上不是垃圾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因此要持之以恒的进行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的素质。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林宣绿建议将垃圾分类教育列入社区教育内容的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全民素质教育,并增强立规立法、强制规范的思想教育,以法律法规规范市民的日常生活行为。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陈希特建议通过大力宣传温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增强市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和环保观念,并依托法律法规,纠正分类回收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促使其养成正确的投放垃圾习惯。

  二、找准项目抓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重新划分垃圾分类的标准,细化垃圾回收环节。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吴光龙认为垃圾分类从倡导行为变为公民自觉行动,需要一个抓手,建议从废旧电池做起,在各个小区出入口放置废旧电池回收设备,方便市民投放;在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扶持企业回收处理电池。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余飞宇建议借鉴日本垃圾分类的方法,把垃圾重新划分为厨余类、瓶罐类和薄膜类三类。其中薄膜类垃圾包括书报纸板、塑料制品和纺织品等。旧电池则单独分为一类。制定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的规格和标准,分类和分时投放,及时将垃圾分类扔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对于焚烧和填埋的垃圾必须进行一定的程序和鉴定。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仇明盛建议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固定的废旧物资回收点,建立上门回收服务工作体制,教育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再由社区统一处置,合理利用生活垃圾。

  三、建立奖惩制度,激发社会积极性,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项玲雪认为,在推广垃圾分类管理初期,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学习杭州无锡的成功经验,针对市民出台垃圾回收标准和积分规则,通过开通市民卡的垃圾分类积分功能,推出垃圾分类攒积分活动。针对企业,政府出台工业垃圾换税务优惠政策。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张中立建议关注环卫工人,提升环卫工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建立环卫工人基金,以科学的激励机制保障环卫工人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性。

  四、加强行政作为,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及利用体系。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余飞宇认为,政府要认真制定垃圾分类管理的法规,明确分类后垃圾经济价值的归属权,建立垃圾市场化的处理机制,当好市场的监管者。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张中立建议将路面卫生引入物业化管理,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及退出机制和巡查监督机制,引入机械化和智能化路面清洁装备,以市场化建立清洁和保洁制度,提升垃圾分类回收结构,助推温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此外,他还建议建立“静脉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或主动扶持民间创办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以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五、加快制度创新,建立居民垃圾排放量数据管理中心,升级垃圾分类结构系统。

  温州民间智库成员陈利勇建议将环卫处升级为垃圾技术管理中心和清洁生态执法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温州实际情况的《垃圾排放量征收与有偿回收条例》,即根据居民和企业的垃圾排放量征收垃圾处理费。通过加快建立居民和企业垃圾排放量数据管理中心,根据排放数据实行阶梯化的垃圾处理费征收制度,并对环保型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如对生产生物分解袋的企业免收排放费,对生产有害无法分解袋的企业从严征收排放费等。鼓励支持企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减少垃圾排放量,助推温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