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森。刚刚主持人关于民间金融的内容,可能是2012年以后的一些创新,但是我今天介绍的背景主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民间金融起步的阶段,我们民间金融在那个时候有哪些创新、有哪些发展。从那个时候民间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的民间金融,能够创造什么样的新辉煌。
8月1号,也就是前天上午的时候,宝钢集团召开了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温州老书记陈德荣正式就任宝钢总经理。首先,我在这里谨代表个人,对陈德荣书记的履职表示祝贺,也希望他在宝钢能够创造新的辉光。德荣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温州的民间金融,在2012年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指出,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温州市场经济,也就没有温州的企业家,温州民间金融推进了温州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温州,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民间金融投资这个过程当中,相信在座各位对民间金融也有自己的了解和看法,今天我基于民间金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当时民间金融可以分为这么三个阶段,一个是吃螃蟹的阶段,后来出现转折点,最后是再次探索阶段。先是吃螃蟹的阶段,在十一三中全会以后,也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经济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首先出现了民间资本市场的活跃,地方自发的金融创新开始出现,以呈会、民间借贷内部集资为主要代表的民间金融开始兴起。这是温州市民俗卷里对于呈会的解读。这种民间金融方式是基于传统的亲情和乡情、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合作和互助性质。在当时,随着经济发展,民间借贷月利率已经达到了四五分。这种民间金融的形式进入门槛低、手续简单、互助性强,以及信息对称等多方面原因,一直到今天这种民间金融的形式,都是温州民间金融最主要的存在方式。随着这种金融方式的出现,官办的一些金融机构逐渐失去了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之后,温州市苍南县金乡信用社首先开始了浮动利率改革,并在1980年10月率先公开实行,成为第一个实行浮动利率制的地方。1980年的时候,金乡信用社就实现了全年贷款利率410万元的成绩。相比较之前的26年,金乡县农村信用社26年累计的贷款余额是40万左右,所以说当时的成绩非常突出。1987年9月份,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温州成为第一个利率改革试点城市,这是我们温州金融改革的一个开端。
再之后,随着金融的继续发展,一方面出于对传统农信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体制效率低、门槛高、手续繁琐、服务低下的必然替代,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民间金融资金循环中风险的控制,温州在1984年9月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民间钱庄,方兴钱庄,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上世纪80年代,温州先后有4家钱庄成立,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钱庄的存在一直持有一种否定的态度。之后,随着国务院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规定了私人不得设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之后,我市钱庄逐步退出了自由市场。
钱庄之后,我们出现了城市信用社。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是官方的,1984年成立的府前信用社。但是更有代表性的是1986年成立的两家,一家是鹿城城信社,一家是东风城信社。鹿城城信社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私人城市信用社,6天后成立的东风信用社,更是私人独资的信用社,这是温州在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亮点。
上世纪80年代,我市一共成立了51家这样的城信社。在1991年的时候,城信社就已经实现了利税977万元。相比于刚刚的数据,1980年农合行全年贷款只是400万元左右,所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样的民办金融机构的出现轰动一时,也掀起了我市民间金融的热潮。我觉得这样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实也是民间资本、民间金融主动去探索阳光化的过程。
随着这样金融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第一个就是会案的爆发,温州的会案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以说是险象环生,从1984年乐清柳市的黄华会案,85年的抬会风潮,86年苍南平阳的抬会案,还有88年平会倒会和银背破产,都有涉及面广、破坏力强,包括影响深远的一些特点。出现了非常非常多的会案,每一次会案的爆发,可能涉及到的家庭有上万家,涉及到的资金是几亿元到几十亿元。考虑到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这个数目是非常震惊的。
在会案爆发后,出现了很多刑事案件扰乱了社会秩序,更别说每次会案对于诚信体系的破坏。2012年金融危机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民间金融危机出现,对于诚信体系的破坏。除了会案爆发外,还出现了银行挤兑的情况,1995年可以说是民间金融的转折之年。12月,泰顺金鑫城市信用社发生挤兑,并导致破产。随后,金融机构的风险不断暴露,挤兑频发。1998年年底,我市22家城信社不良资产已经达到了7.7%,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不良资产更是达到了20%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再出发,也就是整顿优化。一方面设立了第一家法人银行,当时叫做温州城市商业银行,也就是现在的温州银行。2002年时任央行行长的戴相龙同志,批准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当时最大的亮点。2005年农信社改革方案通过省委审批,实施511的改革方案,成立了5家农村合作银行、5家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和规范1家两级法人。到这里,以温州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地方法人银行系统也就正式成立了。
再有一个就是2012年的金改,2011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多方面的影响,温州再次爆发金融危机。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成立,以破解“两多两难”为主要任务。回顾之前的历史,我们再考虑当前的金融改革,我个人觉得可能说“两多两难”不太适合。当然温州民间资本非常多,即使在现在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在五千亿到六千亿之间。
我觉得更多的情况是怎么把五千多亿的民间资本对接到实体经济,用这五千亿的资本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我简单讲一下在当前的困境下,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企业信用缺失情况下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政策、银行以及企业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以民间借贷为主要手段的直接融资,可能是他们更加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企业怎么去破解这样的融资困境。
另外一个,在资本逐利情况下的风险问题。资本逐利情况下,因为资本本身具有盲目性,民间金融缺乏监管的体系模式,一方面吸引骗贷,另一方面吸引高风险的项目进入我们的民间金融体系。这样两方面的金融体系,很容易推高民间金融的进入门槛。这个门槛一旦高过实体经济正常回报的时候,实体经济所融到的钱不可能投入到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中,反而会使民间金融的资本流向实体以外的区域。
另外是法律不健全情况下的监管问题。一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都突破4倍的法律保护上线,融资利率突破了12%。今年发生的吴英案、立人集团非法融资案,都看到在民间金融的融资过程中,监管是非常缺位的。怎么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去推进这么一种监管。
解决办法比较简单,一个是产业导向,我们能不能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融资,就是我们推动企业向更加规范化、在监管体制内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另外投资的话,是通过发展正规的金融机构。
提问环节:
提问1:我提一个问题,现在是再出发。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方向是什么?我们金融接下去怎么改?从国家层面或者温州层面都可以。
主持人:有点高瞻远瞩,这个话题有点大。
周森:我从温州的情况来讲。民间金融的情况看,很简单的一点,人性是不可考量的,我们不能用现实测试人性。在这样的金融背景下,一定要用制度,使金融的发展在制度的框架内。可能很多人说现在民间金融改革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方方面面的框架非常多,我们的创新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是模式上的创新,比如说我们用项目去引导民间金融,我们怎么去设立一个项目,怎么去控制这个项目的资金流,让金融机构监管去监管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方向。
主持人:第二个发言机会。
提问2:2011年温州出现了跑路潮,出现了金融风波,能不能在这之前就有预警?或者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些专家,能够提出一些预警,然后政府采取一些间接的干预?谢谢。
周森:从过去历史上的数据看,我们有这样的预警。一方面我刚才提到了,民间融资高于银行利率4倍的警戒线。也就是说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当民间融资资金成本高于银行4倍的时候,可能是年利息12%到20%这个位置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来讲,一旦超过4倍,往往是风险积累的状态。当年利息达到12%的时候,实体经济的运营并不一定能够支付这个融资成本,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有发布温州指数,从宏观上更直接的调控,就是说去监测这个市场现在的利率是多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多少。从这两个方面,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但是因为民间金融自发性很强,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做到全面的监控,很多民间金融的行为我们无法去了解,所以这方面还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