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智库频道  >  资料

以互联网思维破解交通拥堵——马军建

2014年11月18日 15:23:08字体:

2014年第6期:交通治堵

  民间智库成员马军建“以互联网思维破解交通拥堵”作主题演讲:

  谢谢。不好意思,我先替别人说几句话。正好星期三打电话给交通台的郑凡(音),他让我带一句话。星期三的时候创建文明城市,那时候发现怎么一点都不堵,这种情况能不能持续下去。我正好可以呼应前面几位所说的,其实我们温州交通是可以管出来。温州交通早在2011年最堵的时候,经过两三年的治理,因为交警各方面管理的努力,有所好转。其实温州的交通,说句实话,就像前面姚主任所说的,温州交通是不堵的,而是一种间歇性的堵,有时候早晚高峰阶段性的堵,和北京、上海比起来还是可以的。温州的交通,现在拥堵是历史的范畴、历史的概念,过去没有拥堵的概念,是交通不足。现在是交通过剩,各种交通资源都有了,道路越建越宽,它的交通流量也会越来越多。你修了一条路,车流马上会跟上去,所以说车流跟资源其实是不匹配的。我认为交通拥堵的根源,在于现代信息时代交通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交通资源浪费所造成的。

  我今天的主题,跟长明商讨的时候,用了一个比较时髦的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其实跟信息建设有所类似,习总在“8·18”讲话的时候用了一下。在网络上,最初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我们互联网思维到新闻工作上。我想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样类似互联网思维。为什么呢?能不能以客人为中心。我们现在的交通是什么?我建一条路让你开,通哪个公交车让你开,都是以我为主。这个服务到不到位呢?不到位,公交车存在过剩的问题和不足的问题。就像前面几位讲的,有些郊区的点通不到,有些地方又有资源浪费的问题。

  我认为拥堵根源是交通信息不对称。拥堵有共性和个性,个性就是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不同的拥堵,像北京、上海、广州是交通大城市,是严重的密集型城市,所以地铁轨道很有必要。包括厦门的BRT有历史的过背景,弄得比较好。什么我们国家许多城市都不建BRT,不跟着厦门去学呢?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土地成本比较高,而且BRT有个很致命的缺陷,不伦不类、不上不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建BRT呢?可能很多专家有个人立场的倾向,这个以后再慢慢讲吧。而且我觉得有个拐点效应,我们现在不断向外扩张,但是有没有考虑到精致化,内部要不断的消化。包括私家车的增长,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趋向饱和。像杭州限牌之后反而更堵了,为什么?限牌这个风声一来,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盲目的、一窝蜂的抢购那辆车。其实那些车现在不用到,但必须去买,买了就囤积在那里。然后他现在想用的话呢,就买不到这个牌了,就造成了不公平。车辆增长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就像食盐溶于水,溶到一定程度会达到饱和,然后产生质变。当然这属于哲学范畴。

  公交的投入不能仅仅靠财政,去年跟夏老师在这里说了公交买买买单问题,他说北京是2块钱的公交。但事实证明现在已经改变了,因为财政投入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度投入。所以我去年提出,必须建立车主买单限制。我不赞成限牌,但是我希望每一辆私家车主包括我自己在内,必须购买实名制的公交卡。财政买单是全民买单,纳税人一起买单,但是车主去买单就比较公平,类似于服务型的拥堵费。拥堵费提了很多年,现在为什么不敢提呢,我觉得完全可以立法。这种拥堵不是惩罚型的,而是服务型的,我给你一个实名制公交卡,你去买单。一个是提高公交的出行率,还有一个是可以促进公交改革。

  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公交不公开不透明的营运。为什么现在私营变成公营,有钱赚的时候把大家私营竞争,把这个价格压下来。一旦亏损了,必须是公营,公营的时候必须财政买单。财政买单的前提是什么?必须晒帐本。不算晒帐本的时候,里面会不会存在很多浪费呢?北京的公交现在同样面临很多的置疑,当然这个置疑声还比较弱,仅仅是报纸上登一篇文章,之后就没有了,很可能被和谐掉了,就没有再下一篇。说这个帐本有没有晒,仅仅靠审计部门晒是不够的,必须全民晒。既然是财政买单,或者今后车主买单,全民买单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去晒这个帐本给我们看看。

  一旦公交透明化运营,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可以拉长公交线路。就像公交车道一样,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公交优先车道,而不是公交专用道。专用车道不科学,而且不现实,必须是优先车道。优先车道是什么呢?除了公交车外,载客的出租车和特种车辆可以通行。如果私家车主赶时间也可以进去,影响公交车出行,公交车前面的摄像头拍下来,然后交给交警处罚。罚款以后,一半的收入归公交所有,这样的话可以降低乘客的负担,买单也是合理性的。公交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最大的问题是公交优先车道必须是一条道路一辆公交车,现在人民路十几条公交线路,非常尴尬,而且很不现实。

  BRT大运量的问题,温州不像北京上海一下子来那么多人,候客的成本很高。包括现在的站台一样,造得那么豪华有必要吗?在站台里面等几分钟的话,还不如不用等,一两分钟马上有公交车,没有站台就可以有公交车来,能不能加大公交的密度。密度是什么呢?拉直公交线路。具体怎么做呢?跟乘客互动。前面讲了立体化多种融合,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资源,必须进行有效融合。温州有40万辆左右的私家车,这批资源也应该进行有效融合。像温州现在有个爱心顺风车队,当然属于公益的。我支持它的理由,我认为今后可以纳入公共交通范畴,可以进行有偿的拼载,所有这一切有赖于互联网思维。乘客到一个目的地,有多个选项可以选择出行工具。包括蔡印印说的去楠溪江,我去过几次楠溪江,现在楠溪江有一条辅路,辅路非常快,不需要再走高架了。美国一条高速路下面没有别的路,我就下来,但我们现在很多的快速路有复线。复线的好处是什么?快速路归快速路,有些站不多的话,可以通过辅道走,相对来讲就是多种选择性问题。

  所以我觉得交通治堵最重要的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就是以乘客交通出行人员的需求为中心,然后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多种交通资源并存。我觉得现在大建设、大投入,其实有一定的必要,但必须控制成本。包括轻轨和BRT,我并不认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话,那我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必须对纳税人负责。既然投入了几亿,花的一分一厘,必须把这个帐本公开晒出来,不要在里面发生在浪费的现象。即便是浪费在哪里,也要让人家看到。成本的控制有助于交通的改善,成本控制了收益才可以提上来。如果成本不控制的话,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几亿的投资,一年收入才十来亿的话,怎么样填补空白,第二条、第三条线怎么做。

  公交可以多元化,自行车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跟公共交通进行有效接轨。1996年之前,我就提出自行车公交化,后来是公交车一体化。现在自行车分开成两个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都处于竞争的状态,包括私家车,这种竞争是非常有害的。互联网思维,就是把竞争的多元主体融合起来,我们的目的是交通出行,怎么便捷、怎么方便就好。当然便捷的第一个要素是时间成本,其次是经济成本,最后才是输出成本。有些孩子要去医院,肯定是私家车比较方便,私家车的成本就要提高。提高成本靠什么方法?一个是必须办实名制公交卡,这是一块固定的成本。还有一块流动的成本,就是今后建立一个后台总的信息调度平台。这个总的信息,一开始是建立在公交基础上,公交的实时调度上,然后然后可以推向私家车。具体怎么做呢?这条道路堵不堵,或者有几个选项,走哪条路需要多长时间。就像刚才姚主任所说的,后台信息系统经过几年的不断进行完善,私家车主也可以有偿安装这个系统,就是实时路况信息系统。我们现在有个地图,就是类似于电子狗这样的地图,但是今后能不能把这个实时的路况纳入进去,就像交通台的信息,能够进行车载系统的互动,这也是今后互联网的趋势。有个叫做车联网,我看到过,但是还不够全面,应该把车联网纳入到互联网实时信息互动平台中,这个平台首先是服务于公共交通。我认为公共交通是一个底线,其它的才是多元化趋势。我坚决反对限牌或者尾号限行,我赞成的是公交优先车道。公交优先车道的前提是什么?一条道路一个公交车,公交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公开化、透明化营运机制改革,然后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买单机制,光靠政府和纳税人买单是不行的,而且需要通过车主一起买单的机制来完善,这当然要用法治的思维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我们现在温州治堵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花大钱的治堵是否有成效。因为温州并不是很堵,就像我们的水上巴士一样,花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值得。当然社区巴士有它的好处,现在快接近平衡点,社区巴士还可以走得更远一点。我的意思不是社区巴士,而是社区巴士这种车型,晚上没有公交,可以开7座或者小一点的车,加大密度,就类似出租车,可以满足夜间的人。不一定一个小时一趟,20分钟一趟也行。根据客流的情况,10分钟一趟也可以,以乘客为中心,以城市交通参与人为主体。接下去的时间留给互动环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