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577-88857266
传真:0577-88857266
投稿:66wz@newswz.cn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资料

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用


https://www.66wz.com  2008年05月04日 10:20
 

  从调研考察到政策设计,从起草文件到征求意见,从经费测算到协商谈判,他作为决定文本执笔者之一,全程亲历了这些政策措施的播种、孕育、诞生……

  吴建军(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用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长期财政经费短缺的温州正面临着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转折时期,但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财政拨款效用为核心目标,教育财政拨款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财政经费奖励补助民间办学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财政经费向农村、向欠发达地区、向义务教育、向薄弱学校、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居于全省倒数第一,1998–2000年连续三年甚至低于50%。但近两年来,这个指标以每年递增3.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2006年达到56.7%,首次上移到全省倒数第二,2007年则达到了60.2%。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作为衡量政府财政教育拨款主体地位的标志性指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质变:从2005年市政府设立每年30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到2007年设立每年5000万元以上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每年1350万元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从2007年市县财政以7:3的比例投入5000万元启动新农村新校园建设,并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金制度,到今年开始将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提高到6000万元,奖励补助民间办学并设立每年500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这表明了本届市政府及财政等有关部门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其远见、胆魄令人敬佩,其大气、务实鼓舞人心。

  策划/采访/整理:郑祖欣 李跃 孙丽 叶芬

  增加教育财政拨款

  探索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政策解读之六

  1、政策摘要

  市县两级政府要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两个提高”(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特别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两个指标,各县(市、区)要制定逐年提高计划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政策解读

  “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教育法对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提出的5个指标要求。其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反映行政区域之间政府财政教育投入差异最敏感、最直接、最关键的两个指标。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首先盯住“两个生均”指标。温州将以提高“两个生均”指标水平为主要突破口,致力于逐步提高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水平,并结合温州民间资金丰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特点,引导鼓励民办教育发展,逐步缩小与全省乃至杭州、宁波等地市在教育经费结构和投资水平上的差距,以适应“政府管理以县为主、投资主体层次上移、经费结构更趋多元”的基础教育发展趋势。

  2、政策摘要

  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按政府财政性收支科目列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政策解读

  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按政府财政性收支科目列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向同级人大报告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是教育法第七章第55条和义务教育法第六章第45条的要求,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鉴于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长期偏低并居于全省末位的历史,决定明确要求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按政府财政性收支科目列报,旨在进一步从政策制度层面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主体地位不动摇。

 
稿源:温州网   编辑:林振将
 
 
 >>相关新闻  ·影视 ·车辆违章查询 ·教育 ·健康  ·房产 ·车网
民校发展将有新动力    2008-05-04
高职发展的重要契机    2008-05-04
职教发展空间变大了    2008-05-04
温州企业为留住人才 成立股份制车间
温州每月新开三千淘宝店 鞋服占三成
私自收养孩子可办户口 需提供DNA鉴定
香港星探招AV演员?记者假应聘揭穿骗局
报名结束
“浙洽会” 首日温州签下两个千万美元项目
 
 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温州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温州网”,本网以及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温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包括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7-88857266。

新 闻 检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