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577-88857266
传真:0577-88857266
投稿:66wz@newswz.cn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资料

刘希平在温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s://www.66wz.com  2008年05月08日 20:15
 

  在温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尊敬的邵书记,尊敬的温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荣幸也很高兴今天来参加温州市教育工作会议。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一是祝贺;二是学习。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特别是听了陈市长的报告很受教育。今天陈市长我以为是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不仅这个报告的含金量很高,包括着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不仅在于报告有很多有很多针对性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陈市长的报告通篇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现了民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我们教育提出的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理念非常正确。一定程度上讲,在我们现阶段阐述教育的讲话当中,能够有这样的理念,我们教育人深感欣慰。在春天的日子里,我们温州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今天这样一个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一个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决定。这显示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教育的决心和信心,表达了温州人民依靠教育强市的心志,昭示着温州又一个教育发展新局面的到来。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作出这样一项决定,老师们高兴,学生和家长们高兴,我想温州全市人民都会高兴。

  这里我要代表省委教育工委,代表省教育厅对温州市委市政府,对温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多年来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表示敬意。发展教育千百年来,都是人们始终如一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教育发展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浙江省的教育现在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过去数年当中,我们实现了两大跨越:第一大跨越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现了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我们现在的初升高比例已经超过了96%,十五年教育的普及率,全省已经达到了95.4%;另一项跨越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实现了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8%,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这是两大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在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温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温州发展教育的条件是比较艰难的,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内部差异大,是温州的现实。但是,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我们温州的教育赶上了全省教育的发展步伐。这些年,温州的教育、基础教育更为扎实。职业教育发展壮大,高等教育异军突起,更为可贵的是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温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更为重视教育的公平、均衡、素质、协调,特别是温州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全面加大了地区之内教育的统筹工作,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实施农村食宿改造的过程中,温州市委市政府在自身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10个点补助县里食宿改造工程,这在全省是没有的;又设立了义务教育专项基金,每年拿出3000万,这次会议以后又上升了到6000万,支持我们各个县的义务教育,这在全省也是极少见的;职业教育设立了5000万的专项基金,统筹支持全市范围的职业教育,作到这一点也相当不容易。温州的教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和行为,才有了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支撑了温州的发展需要。

  今天的我们的教育在经历了过去数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我们已经从总体上解决了读书难的问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解决好读好书的问题。相比较读书难,读书好的问题要解决难度更大,任务更坚决。但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期盼自己的子弟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创业创新,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担负着崇高的责任。应该说这些年,在我们解决读书难问题上,我们始终没有放松解决读好书问题,也作了许多工作,但对历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许多方面人民还不满意,我们的教育布局还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县域之间,学校之间,资源的分布差异很大;我们的教育结构还不合理,教育与经济与社会发展联系得还不够密切;素质教育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教育的偏差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教育质量提高得不快,优质教育还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尽管这些年教育的增长幅度不大,但相当程度上带有补偿性的,带有抵免性质的,这些年我们财政教育的很多投入是和减免学杂费,减免教科书费联系在一起,过去这部分投入是靠收费解决,现在是靠财政支出解决,如果撇除这两方面的投入,应该说教育增长还严重不足。

  就拿“生均”教育经费讲,现在我们小学的“生均”如果按照成本计算,至少要超过700块,而今年最低要求达到的标准也仅仅是300块,差距还是很大,现在农村的一些中小学连柴火费都没有地方解决;我们中学的“生均”教育成本,按照测算至少要达到1000块,我们今年省里定的最低标准也仅仅达到了450块,差距很大。这些年存在的择校问题,存在的乱收费问题,无不与这些差距有关。

  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加快发展教育面对的紧迫任务,解决这些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更加深入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进一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教育的一系列重大转变。我们提出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要把教育的理念加快转到科学和谐上,我们追求的教育发展是全面发展,是均衡的发展,是持久的发展,是覆盖全社会的发展,是均质的公共服务的延伸。必须加快教育工作的重心转到内涵为主上来,着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不满足于数量,更不满足于简单的外延扩张。必须加快把育人的模式转到培养一切孩子,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不能够再停留在过度地关注在升学上,要为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要培养那些爱党、爱社会、爱国家、爱家乡的人,要培养有能力接我们班的人,有能力创业创新的人,要培养这些孩子,而不是仅仅培养那些只会考试的孩子,更不能把孩子作为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机器。

  满足人民教育的新期待,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在优先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懈地进行探索,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应该在探索中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得更坚决一些,也走得大胆一些,温州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气和能力。

  我们希望温州在今后的探索中,在加强教师队伍上积极进行探索。如果说解决读书难,确实是很多程度上寄希望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没有你们的重视,没有基本的办学条件,教育人“难为无米之炊”。但是,解决“读好书”问题,如果仅仅还是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党委政府上,那是不行的,“读好书”关键取决于教师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提高,至为关键。希望温州在这方面作些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多形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另一方面多形式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要的一条,多形式地改善教师待遇,应该说这些年我们的教师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山区海岛教师,生活比较清苦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前几天《钱江晚报》报道了一个山区小学的消息,一个12个人的小学,由12个80后的大学生在那边支撑。事迹很感人,但是他们的待遇很低,一年工资之外的收入是155块,元宵节发了50块,年终奖发了100块,中秋节发了两个月饼合计是5块,合起来155块。当然这个案例不代表所有的地区。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津贴补贴上,在年终奖上与当地公务员差距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待遇条件不改善,教师的地位是不可能根本提高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很难持久。所以这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是要强调要落实和完善教师津贴补贴发放制度。希望温州,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够关注这件事。最近省里在调查,吕省长在两会期间也要求我们,研究政策,今年要下决心在这方面有一个让教师高兴的措施出来。

  第二个希望温州在统筹协调教育城乡教育发展上多作些积极的探索。现在我们教育发展总体很快,但不平衡的问题很突出。我们要解决“读好书”的问题,就要在缩小差距上多下功夫,我们要把政策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倾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他们很困难,我们要支持他们。在省里的教育支持政策上我们会向这四个方面倾斜,这方面我们政策的支持力度只会加大不会缩小,尽管差距是永远会存在的,但政策的取向是不断缩小差距,让所有地区的人,让所有在各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尽可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我们希望温州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多作些积极探索。我们在发展教育上我们不能仅仅是顾现在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生上重点学校多少人,我们应该放眼长远、我们应该放眼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放眼祖国复兴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要掉队,通过教育为他将来走向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希望温州在依法办学上多作些积极的探索。一定意义上讲,现在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意见,和我们在依法办学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直接相关的。比如择校的问题、不规范收费的问题,时时影响我们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希望温州在这方面能作出更多的探索。坚持依法办学,坚持依法治教,通过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促进教育的稳定发展,和谐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以为抓教育是一项很值得干的事业,是一项永远都不会错的事业。抓教育,对我们地区来讲,我是这样概括的:抓项目,是抓今天的发展;抓科技,是抓明天的发展;抓教育,是抓永远的发展。当然抓教育要有奉献精神,我们现在各级领导今天的投入要到10年、20年才能发挥作用,但是了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情怀。抓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讲,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一个家庭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父亲是顶梁柱,母亲是挡风的墙,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和窗口。尽管我们现在各方面用钱的地方很多,一定意义上讲当书记的,当市长、县长、区长手里的钱永远不够用,但这就像一个家庭,当您在选择是买房子还是添衣服,还是孩子的教育呢?我看所有的家长如果在这方面取舍的话,都会选择培养孩子。所以,希望各位市长、县长、区长和书记们要舍得为教育投入,你们的投入一定会有高昂的回报,春播秋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天的大会我想经过几年持续的努力,一定会为温州的发展带来丰厚的回报。

  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是你们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的希望。作为省教育厅,我们过去支持温州的发展,今后我们也会一如既往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帮助温州也希望温州早日建成教育强市。谢谢大家。

 
稿源:温州网   编辑:林振将
 
 
 >>相关新闻  ·影视 ·车辆违章查询 ·教育 ·健康  ·房产 ·车网
温家宝: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胡锦涛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用    2008-05-04
温州企业为留住人才 成立股份制车间
温州每月新开三千淘宝店 鞋服占三成
私自收养孩子可办户口 需提供DNA鉴定
香港星探招AV演员?记者假应聘揭穿骗局
报名结束
“浙洽会” 首日温州签下两个千万美元项目
 
 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温州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温州网”,本网以及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温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包括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7-88857266。

新 闻 检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