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577-88857266
传真:0577-88857266
投稿:66wz@newswz.cn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资料

陈作荣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s://www.66wz.com  2008年05月08日 20:29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教育强市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作荣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同志们: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也是富民强市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开展教育工作专题调研。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今年2月2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和2月20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决定》,对温州今后几年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部署。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长刘希平同志,市委书记、市长邵占维同志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教育在我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部署,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经验,进一步强化目标、强化力度、强化措施,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下面,我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条主线,着力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难点,大力突出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三个重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义务教育,从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己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我们用占全省1/10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着占全省1/5的教育人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基础教育在统筹中均衡发展。1997年温州通过“两基”验收后,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实施教育扶贫,调整校网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基础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提高。1997—2007年,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从2264所、2773所、374所、94所调整为1508所、929所、342所、139所,校均规模分别从79人、225人、1027人、671人调整为166人、621人、969人、110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从56.66%提高到94.17%,小学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9%,初中入学率从86.49%提高到99.86%。

  ――职业教育在改革中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陆续创建了一批高标准的职业学校,建设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重点专业,开展了多种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元,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997—2007年,职业学校从187所调整为97所,校均规模从382人提高到1018人,在校生从71481人增加到96259人。全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1所,省、市级示范专业分别达到13个和23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分别达到2个、8个和16个。

  ――高等教育在调整中优质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合并、共建、联办等多种形式,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重组,高等教育正向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目标大步迈进。温州医学院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教授评审权的高校,温州大学是浙南地区唯一一所拥有20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大学。1998—2007年,全市普通高校从3所增加到6所,在校生达6.4万人;成人高校在册生人数从1.8万人增加到4.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37 %。

  ――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试验,逐步形成市场需求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和学校管理规范的民间办学特色。到2007年,全市民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已分别达到1456所、21所、23所、61所、44所,在校生占同级同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89%、5.3%、7.2%、36.9%、32%,基本形成了“保中间、活两头、促全局”,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新格局。

  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走政府为主、全社会办大教育的发展路子,努力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这些经验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在整体上还相当薄弱,离省内先进地区还有不少差距,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全市农村学校量大面广,现有97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8万人,教职工3.6万人,均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教职工总数的近64%。这些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办学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发展较为滞后。一些地方城乡差距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资金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大,个别县(市、区)普职比失调,与1:1的要求差距较大。部分学校面向市场的办学能力有待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同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三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均教育经费指标落后,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严重偏低,并长期居于全省末位。多数地方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长期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个别地方普九“欠债”问题严重,因债务而影响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件时有发生。市区旧城改建、新城建设的配套学校建设滞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压力大。四是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部分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办学体制和教育结构还比较单一,各类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均衡化不足。一些地方和学校仍以分数、升学率高低论英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突出。

  以上问题,与“学有所教”的目标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有良好教育机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相适应。我们一定要在肯定成绩中树立信心,在总结经验中明确方向,在分析问题中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三个温州”建设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中提出“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要求。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我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温州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稿源:温州网   编辑:林振将
 
 
 >>相关新闻  ·影视 ·车辆违章查询 ·教育 ·健康  ·房产 ·车网
刘希平在温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05-08
温家宝: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胡锦涛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用    2008-05-04
温州企业为留住人才 成立股份制车间
温州每月新开三千淘宝店 鞋服占三成
私自收养孩子可办户口 需提供DNA鉴定
香港星探招AV演员?记者假应聘揭穿骗局
报名结束
“浙洽会” 首日温州签下两个千万美元项目
 
 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温州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温州网”,本网以及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温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包括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7-88857266。

新 闻 检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