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577-88857266
传真:0577-88857266
投稿:66wz@newswz.cn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社区  >  资料

陈作荣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s://www.66wz.com  2008年05月08日 20:29
 

  (三)以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为目标,全力推进温州高等教育发展。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任。要加强规划,推动在温高校向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目标迈进,牢固确立温州作为全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

  一要加强高校资源整合,适当扩大办学规模。要充分利用温州高教园区现有在温高校布点相对集中、位置相近的优势,支持高校之间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机制,初步实现“师资互聘、专业互通、学分互认、教改互动、公共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要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大力支持温州医学院办学,努力办好温州大学,使两校整体办学实力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支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高标准建设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努力解决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发展空间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到2011年,在温高校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分别达到8—10个和80个以上,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8万人以上(其中本科生4万人以上,研究生2500人以上),成人高校在册生达到10万人以上,基本形成学科门类多样、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与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要继续开展市级重点专业评选工作,启动在温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加大服装、皮革、印刷、海洋生物等与温州地方经济紧密相关的示范专业和特色学科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要加强高校教师引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区域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产学研的合作机制,鼓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

  (四)以扶持社会力量办学为抓手,促进民办教育更好地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市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达33万人,占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4。这是温州民营经济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温州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些民办学校再由政府承办,当年政府财政至少需要追加预算内教育经费近10亿元。要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从落实政策措施入手,充分发挥财政经费“四两拔千金”的作用,促进我市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成熟壮大。

  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奖励民办高校和民办职业学校办学,对自建校舍的民办高校和民办职业学校,实施奖励补助政策,每培养1名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补助1000元、800元,培养1名中职毕业生补助600元。补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从2008年起,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应依照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由当地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各级各类重点示范民办学校,以及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二要实施“同等待遇”。各地要按照事业单位性质为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并依照公办学校教师标准落实“五险一金”政策(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使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所需费用除由学校和教师个人参照公办学校缴纳比例标准分别承担外,当地政府应视自身财力、学校类别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职称评审、升学就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等权利。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建设规划、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规费减免等方面应享有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全日制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所得,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要加强规范引导。规范民间办学,做优民办学校。当前,我市民办教育事业正处于从初创型向成熟型发展的转型期,民办教育的转型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先进的示范引领。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相当部分民办学校仍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办学条件较为艰苦,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各地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其办学行为,确保师生安全,确保校园稳定,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大扶持力度,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委派公办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帮助民办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公派人员任期内不迁人事关系,基础工资仍由原单位发放,奖金福利待遇由任职民办学校承担,任职期满返回公办学校工作。各级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允许教师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按程序合理流动。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教育强市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温州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各地各校要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学科和示范专业建设,加快研发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改进教育方法,密切师生关系,创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加强节假日课外培训活动的规范管理,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引导温州市学生实践基地等校内外教育机构面向学生开放。按照标准配足配齐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广泛开展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坚持1小时锻练时间。

  三要深化招生和考评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针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择校热”等问题,要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人数一定比例时,应采用随机方式招收新生,不得以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选拔新生。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常态分班,不得分辖区学生班和非辖区学生班,也不得分城镇学生班和外来民工子女学生班,更不得按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分班。高中阶段招生,要深化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重点高中招生逐步实行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从2008年开始,在三年内将分配比例提高到50%以上,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缓解“择校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教师是教育之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建设教育强市,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严格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教育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教、铸就师魂,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管理力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要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加大名师和名校长培养力度,切实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师资流动和新教师录用机制,稳定农村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城镇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制度,鼓励城镇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务要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

  三要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要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全市各地教师应同等享受当地公务员享受的国家、地方性增资和津贴补贴以及各地自行实施的其他奖励等,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统一发放。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008年起,全市将启动实施骨干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年度工作考核奖制度。要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要依法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各地要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两个提高”(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特别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两个指标,县(市、区)要制定逐年提高计划并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反映行政区域之间政府财政教育投入差异最敏感、最直接、最关键的经费指标。我们要以提高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水平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水平,逐步缩小与全省乃至杭州、宁波等地市在教育经费结构和投资水平上的差距。

  二要妥善解决教育资产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完成“普九”的历史任务,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均有数额不等的教育负债,这是政府的负债。对于这些因“普九”形成的债务,要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总体要求,从2008年起,全面推进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化解教育债务。要抓好校产确权工作。村民集资集劳兴建、社会捐赠兴建、国家投资兴建以及其他形式划拨的各类学校资产,均属于教育资产,任何单位、集体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或收回。对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房产登记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和幼儿园建设。

  三要加强城乡配套学校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按照“谁开发,谁配套”原则,落实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及移交工作。 “十一五”期间,根据新城建设和旧城改建的需要,市本级和鹿城区要迁建、新建、改建的35所配套学校,其中,2008年要启动市区急需解决的10所学校建设。要落实好这些配套学校建设主体职责、资金筹措和拆迁征地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按计划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要加强教育督导考核。各地要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突出督政,强化督学,把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教育现代化示范镇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督促各地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考核,重点督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执行落实情况,强化县(市、区)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加强学校安全和稳定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维护稳定机制,确保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和高校的稳定。要规范教育收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先进的教育观、科学的人才观,着力营造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教育强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执政之要。创业富民,教育是基础;创新强市,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温州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稿源:温州网   编辑:林振将
 
 
 >>相关新闻  ·影视 ·车辆违章查询 ·教育 ·健康  ·房产 ·车网
刘希平在温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05-08
温家宝: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胡锦涛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2008-05-08
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用    2008-05-04
温州企业为留住人才 成立股份制车间
温州每月新开三千淘宝店 鞋服占三成
私自收养孩子可办户口 需提供DNA鉴定
香港星探招AV演员?记者假应聘揭穿骗局
报名结束
“浙洽会” 首日温州签下两个千万美元项目
 
 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温州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温州网”,本网以及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温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包括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7-88857266。

新 闻 检 索